最新消息!这项检测列入中小学体检常规项目!

近日,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修订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发布,这是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基础上,时隔7年后的一次重大调整。

与旧版相比,新版《指南》增加和修订了很多内容,特别是明确: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很多人觉得,血脂异常属于“成人病”“老年病”,与学生的关系不大,孩子真有必要检查血脂吗?

学生血脂检测不仅必要

而且尤为紧迫

统计显示,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肥胖与血脂异常互为因果、如影随形,学生血脂异常的发病率与肥胖率相当,甚至更高。

新版《指南》指出,膳食模式转变、身体活动减少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我国儿童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率高达20.3%~28.5%。

根据新版《指南》

下列情况的儿童及青少年

建议进行血脂筛查

■ 一级或二级亲属中女性<65岁或男性<55岁有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冠状动脉搭桥术、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猝死;

■ 父母TC≥6.2mmol/L或有已知的脂质异常病史;

■ 有皮肤黄瘤或腱黄瘤或脂性角膜弓;

■ 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2~8岁)或超重(12~16岁)或有吸烟行为;

■ 对于怀疑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人,应进行血脂异常基因筛查。

预防“老年病”

要“从娃娃抓起”

除了血脂异常,儿童的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还会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老年病”埋下病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和饮料消费率在30%和25%以上,远远高于成人。儿童过多摄入油炸食品、甜食、含糖饮料,因过于依赖电子产品而缺乏运动等,不仅影响当下的健康指标,而且还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不可逆的影响,比如长期的高血脂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血压增高。

学龄期是建立健康信念和形成健康饮食行为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使孩子们受益终生。

去年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针对学龄儿童的膳食行为和身体活动,提出了科学、权威有针对性的膳食指导,建议家长收藏参考↓↓

图片

学习食物营养相关知识

认识食物,了解食物与环境及健康的关系,了解并传承中国饮食文化;充分认识合理营养的重要性,建立为自己的健康和行为负责的信念。

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

会阅读食品标签,和家人一起选购和制作食物,不浪费食物,并会进行食物搭配。

家庭和学校构建健康食物环境

除提供平衡膳食外,还应通过营养教育、行为示范、制定食物规则等,鼓励和支持学龄儿童提高营养素养并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图片

▲ 清淡饮食、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 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

▲ 早餐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以及奶类、大豆和坚果等四类食物中的三类及以上。

▲ 可在两餐之间吃少量的零食,选择清洁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

▲ 在外就餐时要注重合理搭配,少吃含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

图片

▲ 定期测量身高和体重,监测生长发育。

▲ 正确认识体型,科学判断体重状况。

▲ 合理膳食、积极身体活动,预防营养不足和超重肥胖。

▲ 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儿童肥胖防控。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综合网络来源
编辑 | 张晓玉 责编 | 南冰 朱昱
编审 | 张瑞 黄扬 监制丨黄新磊

免责声明:本文法律责任由该作者承担,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发布或新闻客户端自媒体,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联系本站请发邮件至:gxw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