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进校园,引起关注。
时值假期,许多家长又开始担心起孩子的居家手机管理问题。没了老师的监督,孩子们捧着手机一坐就是一整天,父母看着着急,一不小心就引起“家庭战争”。
假期里的手机,真的管不得吗?今天,我们就与您一起讨论这个难题的解法~
春节期间,家人团聚,大家一起看春晚、备年货、抢红包……家长拿手机玩得不亦乐乎,孩子自然也加入了“战队”。
面对这焦灼的战况,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没收手机,让孩子收心。但是现在很多作业和课程都要在网上完成,想要隔离孩子与网络的接触,围追堵截实难奏效。如果强行打击,孩子往往会愈发上瘾。
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手机?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时代,从小就接触各种电子产品,网络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关键渠道,就像父辈年轻时通过读书看报、听收音、看电视来获取信息一样。
其实,面对手机家长们不用如临大敌,要找到孩子沉迷手机的根源。
我们每个人都期待获取惊喜和奖励,从自己所做的事情中获得满足感,而手机恰好满足了这个需求。游戏通关后的各种金币奖励让人兴奋;社交软件的消息让人感觉被需要;娱乐视频则带来一波又一波的情绪高潮……
手机除了让孩子获得满足感,它还可以让孩子得到“专注的陪伴”。签到活动可以让人每天获得勋章一类的奖励,游戏中的每一步操作能立即获取精准的“回应”,电脑程序时刻在向孩子反馈“你太棒了!”“继续加油!”。而在生活中呢?孩子们在家长身上很难得到这样专注的陪伴。忙事业、忙家务,很多家长在回应孩子这件事上做得远远不够。
孩子沉迷手机,父母应该如何做?
手机这件事儿,父母“身教”很重要!
帮助孩子明确手机的定位
规律假期作息时间
寒假来了,孩子不能放养,家长要引导孩子规律作息,按时起居,有序生活。
如果不能把计划平均细化到一天的每一个时间段。起码要对一天中的相关任务做好统筹,合理安排学习、玩耍、运动的时间,把握进度。当然,时间安排也并非一成不变,如果春节期间有相应娱乐其他安排,家长要提前跟孩子沟通,合理调整计划。
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作息时间表的制定,不可全权代办,否则制定出来的计划脱离了孩子的实际,孩子只会一味的抗拒。家长应和孩子一起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最合适的作息时间表。如此一来,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家长也方便管理,同时培养了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计划能力。
帮助孩子培养新的兴趣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来源:人民教育)
学高为师 身正是范

投稿邮箱:pz86626231@163.com
文章转载微信公众号:邳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