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运河中学(Yunhe Middle School Jiangsu Province),简称“运中”,是一所位于江苏省邳州市运河街道的公立完全中学 。
江苏省运河中学于1956年建校。1994年,学校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2004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截至2017年,江苏省运河中学共有200多个教学班,教职工800多人,在校学生1.4万多人。
历史沿革
建校初始
江苏省运河中学建校于1956年,建校时的校址在原二招院内(今江南苑),是邳县第一所公立完全中学。占地三十一点五亩,房屋八十间。建筑的格局是“工”字形的,前后是学生的两排教室,中间部分是长廊,长廊中间有3、4间办公室。首任副校长周友文主持工作,副教导主任刘益新,副总务主任刘民选,教职员工30人。四个中学班(高一、初一各两个班),附设两个速成师范班,学生二百九十人。
1959年7月,学校增班,迁到现运河中学初中部校址,原徐州师专院内,经两次扩征土地,占地93.73亩,校舍140间。1959年夏,运河中学的第一届毕业生在新校区毕业。
文革时代
文革中的运河中学,和全国其他学校一样动荡不安。1966年6月16日,运河中学的第一张大字报在画廊贴出,于是进入了混乱的文革时期。当时大字报的内容主要是批判“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久,一位俄语教师因受巨大的思想压力,自杀而死。然后批判的矛头又指向一些班主任,共有5个班主任受到批判。这时工作组进校,不久,又贴出批“资本主义走资派”的大字报,王民校长(第四任校长)遭到批判。造反派分为两派,一派叫官办红卫队的,这一派参加者学生会、团支部干部没参加,他们在批王民校长的同时,也有保护县委的倾向。不久又分出一派,叫“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派,这一派的团支部、学生会干部多,因为他们对王民校长批判迟缓,受到压抑,但自从建立司令部后,发展很快。学生们开始大串连,走向社会,一派反县委,一派扔保县委。校园内有的学生荷枪巡逻,气氛紧张,学校仪器被砸,图书室被抢,学校设备受到严重破坏。著名的文革二月风暴后,约1967年2月9日,在邳县开展了向县委夺权革命,进行
无产阶级专政。约有半年多无法上课,在夺权中,又形成“支派”、“踢派”。这两个派系到北京谈判有一年多。到1968年底,1969年春,工宣队、军宣队进校。在学校建立革委会。军宣队代表是运河中学革委会陈主任,王民是副主任(王民又被解放出来)。接着进行清理阶级队伍(清队),开始负责查“516”反革命集团,审查对象到占城果园的党校去集中学习。几位教师受到隔离审查,但运河中学并未真的抓到“516”分子。
1969年学制有很大的变动,初中、高中改为二年制,学校的每个年级叫连、班级叫排。1970年干脆取消高考考试制度,实行推荐大学生制度。这就有了我们所说的工农兵大学生。
1971年林彪集团被粉碎,1972-1973年邓小平负责中央工作,全国形势有所好转,运中实行整顿、复课。学生这才按照教材大纲上了约1年多的课程。1975年学校又开始反击右倾反案风,校园内已经无法放下一张安静的课桌。
1976-1977年,教学秩序仍很混乱,学生实行开卷考试,有时竟几个人用一份试卷,签上名字,分数都是一样的。
文革十年,整个社会重视风风雨雨的阶级斗争和社会活动,轻视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使邳州教育事业受到重创。
恢复高考制度
1977年秋,恢复高考制度,县委领导高度重视。1977年冬报名参加应试的学生太多,其中有不少是老三届(1966-1968年)学生,学校分运中、运河师范两片对学生进行辅导,那时在大礼堂上课,门外还挤满了学生,为了迎接高考,为了抢回十年的时间,师生日夜奋战,有的老师一天上了6堂课,教师们讲得很认真细致。那些饥渴的学生第一次对待知识是这么虔诚,运中教学呈现出一片复苏景象。
1978年运河中学应届生首次参加高考,当时是叶蓬校长主持运河中学工作。运河中学分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四个年级。初一、初二各4个班;高一、高二各5个班。为了取得好的高考成绩,在高中10个班中,临时拼成了1个尖子班高二(5),在教育局负责的耿德科同志,又给这个班从全县中学挑来了10余个尖子学生,共50余人。任课教师是:王桂君(化学)、罗得安(数学)、常永山(物理)、张崇言(外语)、孙映魁(语文),孙老师后来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现为
江苏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正教授。后来这个班考取38名学生。1978年应届毕业生共考取本科18人,大专22人,中专6人。1978年应届毕业生高考首战告捷。录取率徐州第一。同年,运河中学被邳县人民政府命名为“邳县中学”。这个校名用了4年,其间1980年,邳县中学被
江苏省教育厅确立为首批
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95所重点中学之一)。
1978年全国正处于拨乱反正时期,所以1978年前后运中的行政工作也显的很乱,先后有杨华老师任革委会副主任、还有一些军队干部来领导管理学校。1979年,周友文同志重新主持学校工作,79年底校长改为叶蓬同志。79年运中高考本科考取14人,专科19人。1980年本科33人,大专41人,1981本科37人,大专32人。
1981年邳县教育局决定“邳县中学”恢复校名为“邳县运河中学”。这是因为在首批重点中学中仍然使用校名“邳县运河中学”。
1982年运河中学没有初中、高中毕业生,高二学生参加高考,剩下的继续读高三。这是因为国家把中学的“二二学制”又改为“三三学制”。到1983年,由于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多,学校建造了第一幢教学楼――初中部南教学楼。1983年运中考上本科37人,专科21人,大中专59人。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到1983年前,高考本科上线在40人以下。这在当时徐州地区,运河中学处于落后行列。但是,这一时期我校的体育工作成级显著。邢爱兰获江苏省田径运动会铁饼第一名,后来获亚运会冠军;周广科获得省冬季长跑比赛5000米的第一名;李志东在江苏省第十届运动会上夺得跳远第一名,110米栏第一名;运中田径队在徐州地区中学生田径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不久,邢爱兰、周广科分别获得国家田径队、国家自行车队“运动健将”称号。
1984年考上本科88人,大专42人,其中一个清华,两个北大。1985年开设6个高中班,孙凯惠老师班上考取3个清华,这在当时是一件很轰动的事。1985年这是运中重要的一年,高考成绩跃居徐州地区的先进行列,位居第三。1985年本科上线125人,大专48人,大中专71人,升学率74%,本科上线首先突破100人。到1986年运中高考升学率居徐州第一,运河中学历史上辉煌的“七联冠”就此拉开序幕。运河中学辉煌的开始,彻底改变了徐州地区教育质量向来“西高东低”的状况。运中随之声望大振,在全省基础教育行列中令人瞩目。
随着1985教学出现的喜人局面,校园建设也出现重大改观。1985高中教学楼落成(今老初中部北教学楼西楼半部),1986年实验楼竣工并投入使用。
90年代后的新发展
1992年邳县撤县建市改称邳州市,运河中学经市委市政府下达文件,改称为邳州中学。虽如此,但人们更多的还是习惯叫做运河中学。一直到2004年,学校将要通过四星级普通中学验收,邳州中学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并备案,又正式改为“江苏省运河中学”,2004年3月运河中学顺利晋级为四星级重点中学。
运河中学作为县级中学先后接待了一些外国友好团体。1992年法国圣太田市中法友好协会会长封塔尼尔夫人率团访问运河中学;1993年美国学者汉斯偕夫人应邀到运河中学讲学。1995年日本中学生友好访问团访问运河中学。于此同时,运河中学校长常永山去日本考察中学教育情况。他在回国后的第一次教职工会议上说,当今中国人必需学会三样东西,那就是电脑、英语、和汽车,十几年过去了,这话在今天听起来仍不为过时。不过想起当时外国人首次来到校园时情景还是记忆犹新,整个校园里静悄悄的,已是第三节课间活动时间,却见不到人影。映入眼帘的只是路两边那粗大茂盛的
法国梧桐树。直到客人们走后才解禁,教师学生允许走动。
1990年后期,随着全国教育形式的产业化发展,还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一些运河中学的名特优教师到南方学校应聘,这是运河中学十几年的辛苦培养和文化积淀的结果,然而他们陆续走出运中流向能给高薪的学校应聘,给学校带来一些损失,这也是徐州地区存在的现象。对于优秀的教师流失,学校也相继采取了一些措施。2007年,运河中学也打出了在全国招收优秀的教师招聘启示。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教师人才流动的一出一进的良性循环格局。
1997年谷玉端主持运中工作,校园建设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1999年劳动局商业技校拆迁规划到运中,高初中分离,在商业技校校址筹建运河中学高中部,2002年运中高中部新校区独立并投入使用。
2004年4月,我校高标准迎接江苏省评估院的四星级普通高中的验收,同年7月,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四星级高级中学,从此,运河中学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不仅在硬件上添置了多媒体教室、演播厅、音乐欣赏室、体育馆等,还在质量上树立质量意识,在确保升学率的前提下,力争提高优分率,为全国名牌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
新课改以后,为了让全体教师全面而深入地掌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正确地开展新课程的工作,学校审时度势,要求广大教师不断认真学习有关新课改的知识,理解新课改的具体内容。对于有特色的经验和心得体会,还在全校的教师会议上进行演讲推广。此外学校每学期都结合新课改进行一些教育论坛,每位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要交流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得与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免责声明:本文法律责任由该作者承担,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发布或新闻客户端自媒体,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联系本站请发邮件至:gxw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