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倾巢而出,来,捉它!

在邳州,金蝉又称“姐了龟”“知了猴”,一场雨水过后,金蝉破土而出,夜间打手电在林中捉金蝉,成为不少市民一大乐事。

林下摸金蝉

重拾童年记忆

图片

图片

日前晚上8点,记者来到戴庄镇沙庄村金蝉养殖基地,看到不少游客正在树林里体验捉金蝉的乐趣。他们中不仅有附近的村民,还有不少专程从市区过来的市民,大家人手一支手电筒、一个塑料桶,在树林里忙得不亦乐乎。

图片

游客李苹开心地说:“听说这里有金蝉养殖基地,我带孩子过来体验一下我们童年捉金蝉的乐趣,玩得很过瘾。”

林下养“金蝉”

拓宽村民致富路

图片

近年来,金蝉的食用及药用价值为更多人所熟知,也使得金蝉养殖业拥有了更广阔的市场,戴庄镇沙庄村因地制宜,依托本地林地资源优势,选择在村里养殖金蝉,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据了解,沙庄村土壤为沙土地,适合生长杨树,金蝉又喜好吸食杨树汁液,所以沙庄村具有得天独厚的金蝉种养条件。在2018年,李金强就带领村两委干部及村民代表外出学习金蝉养殖技术,但由于金蝉养殖需要两到三年,周期长,很多村民眼看迟迟不出效益,对李金强的金蝉养殖项目产生怀疑。

图片

李金强回忆道:“当时很多村民都认为金蝉不可能被人工养殖,对这个项目不认可。”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内心的疑虑被金蝉的优质效益消除。2020年,李金强和党员干部带头养殖的首批金蝉收获了,每亩地增收3000元到6000元,而且种养金蝉不需要大的劳动力,只需偶尔松土、除草、浇水就可以,这让持观望态度的村民动了心,纷纷加入到种养金蝉行列。

图片

村民化增俭今年68岁,由于上了年纪不能外出打工,家庭失去了稳定收入来源,自从跟着村里种养金蝉,他的生活有了新变化。化增俭说:“我现在有5亩地,都用来养殖金蝉,一年纯收入有两三万元钱,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这个金蝉养殖项目太好了,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钱”景可观

发展种养金蝉产业链条

图片

化增俭只是沙庄村乡村振兴路上的一个缩影。如今,沙庄村700亩杨树林全部用于金蝉养殖,近300户村民从事金蝉养殖工作,全村发展了3家金蝉养殖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增收20多万元。为了让金蝉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李金强还邀请村里从扬州大学毕业的何付龙老师发展金蝉蝉蚁孵化产业。

何付龙告诉记者:“我大学学的是生物技术专业,我会努力把村中金蝉养殖产业延续下去。目前是用‘缠胶带’的方法捕捉金蝉,这样可以确保金蝉无法到达树梢,给村民减少了损失。”

图片

过去,由于金蝉无法自然繁殖,村里都是外购蝉蚁进行种养,每盒蝉蚁的成本超过500元,加上运输时间长,导致蝉蚁成活率只有20%到30%,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蝉蚁成活率,何付龙决定探索金蝉蝉蚁孵化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时间,何付龙成功解决了金蝉蝉蚁孵化技术,专门为村民提供金蝉蝉蚁。

何付龙说:“现在每盒蝉蚁200元,我们还会教授百姓蝉蚁孵化的条件,目前存活率能达到80%左右,大大降低了老百姓养殖金蝉的成本。”

图片

如今,沙庄村形成了一条从金蝉蝉蚁孵化到种养、销售的产业链条,金蝉养殖面积和林地面积还在不断扩大,金蝉成了村民增收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融媒体记者:王忠源 吕立三
责编:程智
责编:南冰

免责声明:本文法律责任由该作者承担,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发布或新闻客户端自媒体,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联系本站请发邮件至:gxwvip@163.com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