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周年看彭城⑭︱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让作业成为孩子美好童年的记忆
徐州市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实事,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补齐工作短板,夯实各方责任,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双减”实施一年以来,全市各地各中小学统筹谋划、多措并举,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做法,初步形成“双增”促“双减”,“双减”显“共赢”的良好态势。
为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遴选了20个典型案例。近期,徐州教育微信公众号将进行系列宣传,聚焦加强作业设计与管理、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改进学生评价、完善课程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推广“双减”有效路径。
让作业成为孩子美好童年的记忆


作业是链接教学和评价的重要桥梁,也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学、评价质量的重要支点。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是“双减”政策下学校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进行了探索。




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基于两个转变:教堂变学堂,教学变导学,坚持三个原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提出包含作业在内的“黄金课堂”改革方案,切实践行以学生发展和成长为中心,着力推动课时作业学案化、作业单元化、作业随堂化。




(一)作业学案化
在校本教研中,学校把作业设计与教案设计摆到同样的位置,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化作业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学校通过改进作业设计,将导学案作为引领学生学习的阶梯。导学案注重基础性、生成性,同时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导学案的设计内容要体现趣味化、情境化、生活化、可操作化,引导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尝试完成。
(二)作业单元化
学校进行基于课程整合的大单元作业设计尝试,以单元或单元主题重新构建知识体系,站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角度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系统思考教学改革问题,从而整体设计单元或章节作业,让作业的设计深度契合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理念。
(三)作业随堂化
当堂检测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查测试,是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作业的一项重要活动。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真实地呈现学生的作业过程,及时暴露学习的不足,为教师诊断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式提供依据。




(一)成立作业研发团队
学校教导处牵头,成立各学科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校级作业研发团队。研发团队对作业设计与设置、作业批改与评价、作业管理与监督等提出“刚性+弹性”的要求。在每一周的集体备课中明确要求要将下一周课外作业设置进行讨论、汇总,备课组长将汇总稿相关作业研发团队审核情况,经研发团队审核通过后才能作为各位老师布置、讲评的课外作业。
(二)建立课外作业共享资源库
通过作业将知识和生活相联系,基础题与提升题相结合,动手操作和思维训练相统一,对学生喜欢和教师满意的作业进行再梳理,形成校级课外作业共享资源库,供全体教师调阅和研究。
(三)做好课外作业质量监测工作
学校建立由家长委员会、作业研发团队核心组成员参加的课外作业监督队伍,将课外作业改革纳入到教师工作考核。学校教导处定期组织检查和评比,重点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并将检查意见作为评选优先的重要指标,对家长反馈作业满意度不高的教师进行提醒谈话。




通过完成作业让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生活,学校将以“双减”政策落地和新课标颁布为契机,深耕作业改革和创新,让作业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成为孩子们美好童年的记忆。


素材来源:基教处
审核发布:高宣
徐州教育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法律责任由该作者承担,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发布或新闻客户端自媒体,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联系本站请发邮件至:gxw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