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措施为何做出调整?国家疾控局最新解读
11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有关情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1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这些调整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相关评估数据做出的。
Q1.为什么密切接触者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
随着病毒变异,其潜伏期逐渐缩短,在5天内发现阳性的概率很高。
-
此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集中隔离时间由7天改成5天预计可节省大量隔离资源(约30%)。
-
同时,考虑到奥密克戎最长潜伏期为8天,5天集中隔离结束后实施3天居家隔离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风险。
Q2.为什么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
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3.1/10万。通过及时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触者,就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转阳的风险。因为极低的阳性概率造成大量人员被管控,两害相权取其轻,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Q3.为什么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
评估显示,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仅为3/10万。但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大量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同时消耗了大量基层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Q4.为什么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
评估显示,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阳性检出率为4.9/10万,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高风险区阳性人员外溢主要与风险区划定不及时、范围不准确、协查不及时有关,发生疫情的地方要第一时间精准划定高风险区并对社会公布。
Q5.为什么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
-
评估显示,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为1.6/10万。通过闭环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规范开展核酸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放松,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解读问答
???
来源 | 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编辑 | 朱昱 责编 | 南冰 朱昱
编审 | 张瑞 黄扬 监制丨黄新磊
邳州银杏甲天下
免责声明:本文法律责任由该作者承担,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发布或新闻客户端自媒体,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联系本站请发邮件至:gxw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