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徐州市教育系统先后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2个、足球特色学校217所、足球特色幼儿园6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满天星”训练营1个、特色学校28所;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9所;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5所;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2个,省足球后备人才示范学校4所,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幼儿园16所,省体育(快乐体操和篮球) 特色幼儿园16所,省体育特色(中小学)学校82所,省中小学体育(羽毛球)特色学校4所。涌现出云兴小学、棠张中学、骑路小学等一批全市闻名全省知名的体育先进校,以及张雨霏、芈昱廷、许昕等一批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著名运动员和武云飞、周小兵、沛县武术教练团队等一批德艺双馨、甘为人梯的优秀体育园丁。
每学期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召开全市中小学特色体育推进会和体育特色项目成果展示会,组织学校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与市体育局会商教体融合推进策略,召开体教结合推进会,评选教体融合示范校,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落实校园足球、体质测试、体育“2+1”等项目经费保障。市、县教育部门每年专门拿出经费,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
加快形成人人想锻炼、处处能锻炼的学校体育工作环境和学生阳光健康、生龙活虎的体育教育教学生态。推广跳绳、拔河、街舞、踢毽子等项目,让学生人人都能学会,随时随地可以开展活动、锻炼身体。2020年初疫情严峻形势下,统筹指导各地各校“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练”,结合实际需要修改体育教学计划,通过编排居家操、线上教学打卡、布置体育作业、多重展示推广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居家健身的积极性,构建学生免疫屏障,切实保证学生健康。
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指导督促各地各校有计划开展足球、游泳、篮球、毽球、排球、田径、击剑等训练活动,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游泳、武术等项目,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之余,掌握一技之长。
推广棋类、射艺、毽球、舞龙舞狮等项目,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涵养精神气,强化体育育人。 “淮海杯”“市长杯”足球联赛建立起常态机制,举办足球精英训练营和通识培训班,因地制宜开展“冬季三项赛”,形成徐州校园体育运动品牌;2021年组织主城区中小学生“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单项比赛,评选健身“小达人”、体育项目单项“小达人”,吸引近万名中小学生参加。
全面挖掘各地各校独具特色的体育优势,推动各中小学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形成“人人有技能、校校有特色、县县成规模”的局面。我市每年举办全市学校体育工作推进会暨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展演活动,全市各级教育、体育部门负责人及各中小学校长参加会议,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学校特色体育项目百花齐放,睢宁县骑路小学全校坚持8年花样跳绳,“跳掉了小眼镜,跳掉了小胖墩”,云兴小学的轮滑、少华街小学的乒乓球、棠张中学的排球、新沂市的毽球、鼓楼区“街舞进校园”、沛县“武术进校园”、柳新镇实小的呼啦圈、徐州一中的竞走、徐州二中的围棋等亮点纷呈,省体委多支专业队每年来徐选苗,充分展现了体育工作蓬勃发展态势。
市教育局、体育局联合出台《关于深化体教融合进一步推动“市队校办”工作的通知》,拓展学生体育升学路径,完善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培养体系,加强“体育高考”招生政策研究,通过体育统招、单招、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等方式,让更多的孩子通过体育之桥考上大学。同时,为学生纵向升学和横向进入专业运动队、职业体育俱乐部打通通道,鼓励各地成立体育运动代表队,积极参加区域乃至省市联赛,加快培养高水平运动人才,助推徐州培养出更多全国冠军、世界冠军。近年来,全市每年考取大学的体育生已达千人,张雨霏、许昕、尤浩、陆光祖、张阔、石玥、张鑫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加强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体育教育教学服务,缓解体育师资不足问题,每年为获得市长杯联赛冠亚军学校、配有笼式足球场地学校聘请骨干教练员,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定期组织开展体育教师的业务技能比武和基本功大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时促平时。每年组织举办骨干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专家授课、教师面对面沟通交流方式,全面提升全市体育教学整体水平。
徐州教育微信公众号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