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立德树人初心 担铸魂育人使命 奋进新时代 徐州绘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徐州市庆祝第38个教师节暨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

苏堤路小学“喜迎二十大 筑梦向未来”开学典礼

在徐州市第一实验幼儿园的校园里,老师正带着孩子们进行户外自主游戏

徐州市菁华幼儿园“寸心寄华夏 岁月赠山河”国庆节主题教育活动

2021年5月19日,徐州市教育局组织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徐州分会场活动

徐州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

民主路小学校长周娅带领学校博雅团队教师学习交流

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被北京工商大学授予“优质生源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徐州市教育系统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坚定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建学校、招老师、提质量、抓整治、促均衡”五件大事,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补齐教育短板、提升教育质量,一大批教育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教育格局面貌显著优化。

近年来,徐州不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近5年徐州全市累计新建中小学139所、幼儿园504所,实施学校改(扩)建项目419个,招补在编教师近2万人,义务教育资源供给显著改善。创建省优质幼儿园701所、三星级以上高中69所,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创新“彭城恩师”评价体系,实施“三师工程”,拥有省市级名师1500多人,数量较5年前翻了一番。2021年,徐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达197.1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9.62%。

徐州市相继出台支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完成全国设区市首部《基础教育发展促进条例》立法。坚定实施党建强基工程,建立在徐高校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创新“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育人”项目,全市中小学90%的年级处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民办中小学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启动优秀年轻干部“双百计划”、校长“一百工程”,为学校队伍建设提供“源头活水”。

“十四五”时期,徐州市将坚持深入实施教育发展规划,通过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人民满意的目标方向,聚焦服务发展工作导向,聚焦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高标准建设教育强市和区域教育中心。



优质普惠 跨越式发展弥补学前教育短板

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近年来,徐州市以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不断扩规模、创优质、促普惠、抓管理、强队伍,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市现有幼儿园1199所,在园幼儿35.2万人,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61.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4.9%,优质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实现从增量普及到优质普惠的跨越式发展。

泉山区根据学前教育“保基本、全覆盖、促公益、推普惠、强规范、亮特色”工作思路,高标准制定学前教育整体规划,率先在全市实施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大力建设发展公办园,满足幼儿就近入园需求。“十四五”期间,泉山区计划再建公办幼儿园7所,增加学位约2250个,让更多幼儿享受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随着省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改革浪潮的大力推进,全市幼儿园更加注重按儿童发展规律建设课程。徐州市公园巷幼儿园依托丰富的办园历史,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不断总结反思,提出“回归儿童本位,关注幼儿生活”的新主张。该校老师成为耐心、细心、有爱心的倾听者,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日签画”与大家分享,教师用自己的专业倾听“日签画”中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同时,该校注重深度思考游戏的教育功能,依托“小人国”自主游戏馆及“小蜜蜂”工作坊开发,利用游戏过程及时了解幼儿发展倾向。通过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游戏活动中健康成长。

混龄发展模式是公幼的亮点之一。每天自主入园时,小班宝宝都有中大班哥哥姐姐“保驾护航”;“小人国”游戏时,大带小的游戏拍档,更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大带小、小促大”的混龄模式下,幼儿通过互相合作增强责任意识。“我们有责任让儿童成为课程的主人,做活动的代言人,在幼儿园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公园巷幼儿园园长吴文秋说。

鼓楼区朱庄中心幼儿园教师孙磊带领教师团队不断开展课程游戏化实践改革,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大带小课程”“清洁日课程”等,融入优良传统、良好品德、劳动习惯。“童话育童心,童趣伴童年”是云龙区云兴教育实验幼儿园不断追求的“四童”育人理念。“我们致力于建构自然化、生活化的课程情境,让儿童在丰富的童趣活动中度过美好童年时光。”云龙区教育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园长黄婉娟说。

在徐州乡村,700余所普惠性幼儿园同样蓬勃发展。丰县范楼镇振兴路幼儿园是省优质乡村公办幼儿园。该园依靠课题研究,通过园所环境适宜性改造与教师理论水平提升等途径,建设适宜幼儿自主发展的“田园童趣、智慧乐园”游戏化课程,促进幼儿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师幼共同成长。

近几年,徐州市教育局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提升幼儿园课程质量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与省教科院、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方合作,深入开展区域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与提升机制探索实践,不断加大幼儿园“去小学化”工作力度,全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提升办园质量。如今在徐州城乡幼儿园中,孩子们快乐成长嬉戏的场景成为最美的风景。



五育并举  构建“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新生态

近年来,徐州市教育局积极巩固提升“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治理成效,大力推动补齐教育短板,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不断增加,“学在徐州”教育品牌熠熠生辉。

云龙区作为徐州教育强区,在建设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进程中,围绕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走好教育优质均衡之路,全面扛起教育深化改革重担。作为全国“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该区将大数据与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深度融合,创新开展“云码云学”行动。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徐州市彭城课堂”等平台,按照学科、单元、课时将微课等学习资源梳理成集,生成系列二维码推送,学生扫码即可学习。该做法得到教育部认可,通过教育部网站向全国推广应用。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全力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云龙区教育局局长陈红艳表示。

徐州市鼓楼区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区,是全市基础教育发展的缩影之一。全区现有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苏教名家培养对象2人、正高级教师5人、省特级教师14人,名优骨干队伍占比达到29%,占比全市第一。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鼓楼用实际行动赋予“教育高质量”新的内涵意义。全区连续5年每年招聘教师逾百人,“毓秀计划”“青年教师研修班”“特后班”,让教师们结成各类共同体相伴前行。

鼓楼区教育局局长赵智红表示,优秀学校要有自己的教育信仰与主张。在鼓楼的学校,可以看到儿童的语文、创意的数学、素养的课堂……从理想信仰、价值尺度到组织结构、课程建设,鼓楼的学校正完成自我改变,好老师不仅是荣誉和称号,更是埋首教育创新、潜心学校改进的先锋,不仅精于教书,更能全心育人。

德育领航工程、幸福教室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行动、体育传统学校创建……鼓楼教育不断改革,给学生更适合的环境、更丰富的体验、更多元的选择。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试验区、江苏省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满天星”训练营、省首批STEM教育项目实验区、省级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每项荣誉背后,都是鼓楼教育人理念的转变、实践的探索、关系的改善、生态的重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出台后,我与辖区的语文老师一同坚持学研结合,每次培训一个主题、鼓励教师深入研究,做到解决一个问题、突破一个难点。”鼓楼区大马路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张俊说。

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学是一所不断追求高品质发展的学校。作为首批江苏省初中生物学科课程示范中心,围绕无土栽培、酿造、3D建模、工程设计等课程资源的开发,领导及教师将学校打造成发掘学生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实践基地。

三十一中师生着力在学习中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学校生活课程包括夏令营、艺术节、知识节等一系列活动,和龙狮、皮影、茶道、国画等20余个社团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合作和成长。学校航模社10年来获得诸多荣誉,每年获省级以上奖励近20项,自2009年成立以来,将多位学生送入南航、北航等学府,是徐州市首届学生社团金奖社团、最具人气社团。学校组织的校园航天日科普周,被评为“全国中学中职科技创新示范竞赛项目”。“我们将不断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生基于实践的学习体验,以理工课程、科技创新为研究方向,培养面向未来的学习者。”三十一中校长姚灿表示。

通过进阶式培养模式,三十一中的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徐州市领军名师、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优秀教师不断涌现。“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教育教学活动最有力的支撑,加强自身学习,涵养‘源头活水’,方能‘水到渠成’。”利用暑期积极参加全市初中数学暑期培训、新教育研讨会等培训后,该校教师荀一明深有感触。

乡村教师是实现教育发展平衡、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城市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徐州大量的农村学校也在快速发展。沛县朱寨镇中心小学教师孙厚瑾23年如一日地扎根乡村,带领孩子们在乡村广阔天地中,根据兴趣特点阅读、实践,将大自然打造成最好的课堂。

像孙厚瑾这样乡村教师的坚守,成就了一批批徐州乡村孩子的梦想。

近年来,徐州市教育局大力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仅2021年就录取乡村教师577人,超计划77人。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注乡村教师培养,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和能力提升工程,增强城镇学校容纳能力,积极开展城乡结对共建,奋力实现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



探索改革  多元化高中教育帮每个孩子谋前程

近年来,徐州稳步推进多元化高中教育发展改革,累计创建三星级以上高中69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配套实施县域质量振兴、强科提质等七大行动,逐步形成育人提质的良好生态,高考综合成绩全面攀升。

“从2020年9月起,三十五中紧紧围绕从‘优秀’到‘卓越’发展目标,即‘低进高出’。立足‘文化变革、课程改革、队伍建设、学生多元化发展’四个层面进行改革,探索校本化课堂教学范式及学生多元化发展路径,实施党建引领、铁路文化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提升、教师培养、学生发展、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六大提升工程,推动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郭兆峰介绍。

为满足更多学生上名校的愿望,2018年起,三十五中开设“正道班”,面向市区中考前2500名优秀毕业生招生,正道班由顶尖教师执教,坚持小班化教学,实行封闭式管理,高起点、高目标,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高中三年发展规划,对每个学生学习状况实行全程跟踪管理,精准定位、个性化辅导,全面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伙伴制”,全方位精品化培养,引领每位学生走向卓越。

三十五中将优秀师资作为教育的强大保障,持续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据了解,学校现有省、部级优秀教师、333工程拔尖人才、徐州市领军名师、徐州市学科带头人、徐州市青年良师16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郭兆峰,省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李雁,徐州市“领军名师”杨洋……一批批优秀教师,陪伴着三十五中的学子们一同卓越成长。

三十五中还不断完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在将国家课程统筹整合、校本化实施的同时,开发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学校现为江苏省“铁·道文化课程基地”“高中语文场景学习课程基地”,课程基地建设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形成了适应新高考的“具身体验—积极发现—人境互动—知能建构”学习路径。“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我们创建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力的环境,陪伴孩子走向更好。”郭兆峰说。

在普通高中快速发展的同时,徐州全面加强产教融合、普职融通,搭建职校生多元化成长路径,在职教领域着力实施“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大工程,持续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被省政府表彰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设区市”。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学校是徐州市区较大的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之一。该校坚持“聚焦服务 促进融合”办学思路,紧密结合区域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支柱产业,开设焊接、机电、机械、数控、无人机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专业。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参与人培方案修订、学生实习指导、现代企业理念讲座等活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生个性化需要,设立定制大专班、对口升学班、定向委培班三类班级。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通过设立订单班、冠名班,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形式,多渠道满足企业需求。依托“徐州市焊接专业现代学徒培训基地”“徐州市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平台”“徐州经开区职工培训基地”等平台,积极培养高技能人才。

工业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不动摇,建立健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引入“半军事化管理”,落实“6S”精益管理制度,形成红、绿双色德育品牌,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行为习惯优良、学习态度端正、工作严谨认真。许多学生通过职教高考、3+3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途径升入本专科院校继续深造,实现“高学历毕业+高技能就业”培养模式。“我们将坚持‘聚焦服务、促进融合’办学思路,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校长陈尊雷表示。

铜山区是徐州的教育大区,预计从2023年起辖区初中应届毕业生将连续多年保持在两万人以上。按照比例计算,到2025年秋季时,铜山区辖区内中等专业学校之一的张集中专在校生规模预计将超过9000人。张集中专勇挑重担,正加紧在校舍建设、师资配备、教学设备等方面提前谋划布局,为扩容工作做足准备。

近年来,张集中专坚持“铜山产业发展需要什么人,就办什么专业、培养什么人”的原则,摒弃小而全的思维,把“专业超市”办成“精品店”“专卖店”,打造品牌专业,重点向智慧制造、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发展,形成专业集群。

张集中专校长滕道明表示,“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围绕扩容、提质、升格、强服务四个方面,努力提升办学品质,结合学生先天禀赋和兴趣爱好办适合的教育,不断提高专业与产业契合度,有效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致力为铜山和徐州培养学得好、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如今在徐州,教育进步和产业发展不断相互赋能,职业学校的功能作用在新发展时期愈发凸显。目前,徐州市共有职业院校33所、在校生18.4万人、教职工8298人。“十四五”期间,徐州市将通过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院校并存,公办职业教育为主体,民办职业教育为补充的层次多样、贯通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徐州教育人正不断以积极姿态、饱满激情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徐州市教育局局长石启红表示,要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定不移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坚定不移维护安全稳定发展大局,全面展现区域中心教育力量,奋力开创教育事业发展新格局。

素材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高宣

徐州教育微信公众号


已发布

分类

作者: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